意见反馈

  • 《危情生存》意见反馈
  • 大学生
  • 出国预备生
  • 学生家长
  • 幼儿家长




《危情生存》项目尝试用多种方式去影响和引导人们对“危情生存”的理解、对生命利益的重视; 用多种手段去训练和激发普通人潜在的“危情生存”能力和素质。 为了更好的倡导“危情生存”理念,《危情生存》研究中心和培训中心设立意见反馈渠道, 以搜集有关“危情生存”理念、训练方式和感受和意见,发表受训人员的建议,解答疑惑问题。


迎所有关注《危情生存》项目,倡导”危情生存“理念,接受”危情生存“培训的各界人士发表意见,提出问题, 《危情生存》专家将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,摘录有典型意义的观点公布在此栏目,供更多的人分享。


见及问题请发邮件到:contact@weisos.com, 或在线提问:QQ 1060255435 。


胡适兰(北京师范大学 法学院) — 年龄:24 籍贯:吉林

我一直认为,生命是最可贵的,面对危险要积极地应对。初中因为目睹了凶杀案蒙着白布的尸体而产生了心理阴影,遭遇了心理危情。 那之后更加明白了生命的重要性,那时我才意识到,原来危险和灾难离我们并不遥远。当我们遭遇危险和灾难的时候,冷静的头脑和健康的身体是最为重要的。 因为专业背景原因,很多危险情况我都会用法学的知识来分析,但真正面对危险之后如何去应对,这方面的素质是自己非常欠缺的。 我认为,这些素质都是需要平时培养和积累的。“危情生存”这个理念很新颖,我个人非常赞同“危情生存”理论提出的:“在危情下只有个人潜在‘生存素质’才是 保全生命的重要因素”的观点。这个观点在我接受“危情生存”培训前从未想过,在中国目前非常缺乏“危情生存”素质教育的现状下, 进行相关理念的发展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。我觉得收获非常大。


薛莲(武汉大学) — 年龄:22岁 籍贯:湖北

很多人在遭遇危险和灾难后的第一反应可能都会是大脑一片空白。我认为在这时更应该及时想起避险方法,有秩序,不慌乱,才能顺利化解危情。 曾经在坐船过程中遭遇撞船事件,因为从小在长江边长大,学习过游泳也有这种危险意识,于是便很冷静地去找船员去领救生衣。 不是很清楚灾难演戏算不算所谓的危情生存能力的培养,但是我认为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的确应该加强。前不久才听说了“危情生存”、 “灾难个性”和“危商”这些理念,很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培训,有兴趣对“危情生存”进行更深的了解。


李春来(北外培训中心出国预备生) — 年龄:19岁 籍贯:北京

我原以为我是胆子比较大的,碰到危险情况也不会害怕。听了“危情生存”专家的课很有收获,其实在危情下能够生存,不仅仅是胆子大小的问题, 而是一种综合能力,潜在素质。我的胆子大,但“危商”也不见得就高,还要看关键时刻能不能处理得好。而且经过培训,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命是最重要的, 其他的都是次要的。

 

裴 昉(北京 企业外事部门) — 年龄:38岁 籍贯:山西

我是做翻译工作的,但从没有出过国。现在单位安排要去非洲出差,起初害怕的要命。所有的行前培训,我觉得就是“危情生存”的培训最让我收获大, 人心里也踏实了。其实很多事是不知道就害怕,知道怎么对付了,就不紧张了。我看“无知者无畏”也不全对,自己有能力了,才不会有无谓的损失。




白彩莲(中学生家长) — 年龄:38岁 籍贯:北京

我现在对孩子最担心的就是安全,现在社会多乱啊。每天我都对妮子讲过马路要看左右,不要一个人走,要和同学一起,那个操心噢。 但没用,你说破嘴孩子听不进去。我觉得去参加危情训练非常必要,孩子也爱学,大家在一起啊。回家说起来一套一套的,什么危情意识啊、防范啊、 心理素质啊,还教我和她爸怎么逃生,这孩子忽然就长大了。


张 刚(大学生家长) — 年龄:42岁 籍贯:黑龙江

我的孩子马上就要毕业了,原来我不太注意他的性格问题,现在他要走向社会了,觉得还是在性格上弱了一些。以后不像在学校里, 在社会上人要扛得住压力,尤其是男的。给他报名参加训练班,主要是想让他提高一下心理危情的能力,性格上再坚强一些。我觉得挺好的。